无知即原罪。
给繁星于雨云之上的repo:
叠甲:以下内容是基于专辑歌曲歌词、曲绘、编曲等内容,结合个人听曲时的感受而写,若有异议,欢迎交流,谢绝争论。 网络卡死把我repo卡没了,只能重新写一遍了(悲 序曲《槃清》,钢琴纯音乐就是最屌的!就是一分钟不太够听,最后的过度,和下一首曲子很好的衔接到了一起(把中间那段空白去掉的话),有种翻开序章,交代背景后下一页就是第一章的感觉。 第一首《繁星于雨云之上》,星尘版本,这个版本很活泼,像是王道冒险故事,勇者离开村庄到打第一个副本的轻松愉悦,任何冒险都是出发时最有趣啊。结尾情绪下行,如同夜晚扎营,躺在草地上看着云后的繁星一般,很切合曲名。 第二首《繁星于雨云之上》,永夜版本就感觉像是现代都市深夜酒吧,加上永夜的歌唱,味儿太足了,感觉那种缓慢旋转又五颜六色的舞台灯已经闪到我脸上了。 第三首《平行相遇》,经典小甜曲,节奏抓耳,那个”叮咚叮咚“很洗脑,看来一眼是雷子的曲,怪不得感觉很熟悉。 第四首《呼唤利维坦的大山》,山山确实很适合这类曲子,空灵婉转,但是编曲又很沉闷,就似在山洞里呼唤,这种神秘风格的曲子我挺喜欢的。最后一段祈祷,感觉除了山山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了。 第五首《老人与海,少年与路》,看了一下是位一体机大佬,怪不得整体的契合度非常高,鼓点入场退场时机合适,编曲与歌词适配度极高,只有自己才能完美展示自己的想法。应该是整张专我最惊喜的曲子了。 第六首《亵渎》,隐藏曲(虽然不知道怎么个隐藏法),背景的低吟带点神性,又似恶魔低语与催促,星尘与赤羽的吟唱既神圣又似带有无边怒火,”亵渎“的目标是谁呢?歌者?背后的低吟?复仇的对象?还是正在听歌的”我“? 总结,这张专辑整体质量比我想的要高得多,几乎每一首都有自己的特点,风格多样,大部分人可以选出一两首喜欢的歌,我还是比较推荐这张专辑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歌太少了,完全没挺爽,意犹未尽呐。要说最爱的歌曲还挺难选的,每一首我都蛮喜欢,硬要选的话还是少年与路吧,现在的我对这首歌更有共鸣些,而且确实是比较令我惊喜的曲子
给月初日暮的repo:
叠甲:以下内容是基于专辑歌曲歌词、曲绘、编曲等内容,结合个人听曲时的感受而写,若有错误,权当一笑。 这回先不从单曲开始说,先说说这张专辑的含金量,从staff表看过去,各个都是让人虎躯一震啊,陇的这张专真的诚意满满,可以说成员基本都算是国家队的级别了,这也基本可以说这专辑质量不可能低了。但凡在圈里待过一段时间的朋友基本一看阵容就知道已经稳了,直接安安心心听歌就行,那么我们开始: 第一首《日出》,这首的鼓实在是帅,配合电吉他,实在是摇滚十足。开头选择在歌手唱完后直接加入一段爆裂演奏,如同日出的阳光霎那间劈开黑夜,一个字,爽!作为整张专辑的开幕曲,这首直接把听众整个调动起来了,忍不住想听后面的曲子有多帅啊。 第二首《Mandala》,老实说我不知道这个单词啥意思(),搜了以下似乎是佛教的曼荼罗,或者另一个比较宽泛的名字——曼陀罗。名字暂且不深究,曲子开头用了一段比较迷幻的伴奏,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后续的演奏。歌曲的演奏循序渐进,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点,有节奏起伏,配合调教的高超技术,能让听众更好感受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我最喜欢“啊~”的那一段,配上电吉他和鼓点,不是那种直冲天灵盖的爽,是那种很自然的升调,一切都很自然,包括最后的突然停止。这种逐渐累加,累加,最后爆发,然后如同短时间爆发后气竭,听过的自然会爱上(都给我去听!)。虽然很想说这首是我最喜欢的,但是考虑到staff的实力,我确实不敢妄下定论,万一后面还有更爆的呢? 第三首《灯火》,这首选择先突然拉起节奏,然后陡然下降一个阶,开始正式演奏。这首的节奏并没有特别热烈,但是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宛如夏夜在航船甲板上吹拂海风的感觉。这一首的主节奏还是很抓耳的,也是很自然会让人喜欢上。妈的,怎么这么会写啊,我都不会夸了。 第四首《酣梦流光》,这首给我的惊喜感觉比较少,但也只是和前面几首相比,整体的质量依旧在线,中间那段双线对唱算是比较有意思的点。感触不深,便不多写。 第五首《后知后觉》,前面那段歌词很点题,这首歌的歌词也是质量相当高,与曲子本身的契合度相当高,调教也很好的贴合的词曲。这首没有用到很多的鼓和电子乐器,也是能让词更加突出,更能传达给听众。伴奏没有喧宾夺主,调教也让歌手的演唱尽可能把每一句词唱的清楚,唱的明白,能更好把歌词演唱出来,让听众不用费心就能听出每一句歌词(事实上这是很多调教和编曲没有注意的,有的写的相当好的词,很有内涵和感情的词会被伴奏掩盖,即便听众想要去听词,也相当困难)。就情感表达来说,这首比之前几首更有共鸣力。 后面还有两手同曲的不同版本以及伴奏,便不多赘述。 总结:整体而言,这张专辑基本算是可以“闭眼无脑入”的一张,光参专人员的配置就是无脑购入的底气。事实上,这五首曲子各个都能打,各个都耐听,完全是可以放在cd机里滚上好几次不腻的类型,曲子风格虽然大多算是摇滚,但是偏向于较为柔和的风格,即便听不惯摇滚的也不会说完全听不下去,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这张专辑算是今年我无脑强推的一张。期待胧老师的下一张专辑,我继续去单专循环了!
给生息Leave in Breath的repo:
叠甲:以下内容是基于专辑歌曲歌词、曲绘、编曲等内容,结合个人听曲时的感受而写,若有错误,权当一笑。 第一首《关于海的一切》,感受不深,按下不表。 第二首《Live in Breaths》,开头那段由浅入深以及进鼓很有意思,是首英文曲我倒是没想到,整首曲子有种古堡中的歌剧感编曲相当有意思,很有“叙事性”,起伏也不错。 第三首《蓝色幻想——仿生·觉醒》,光看标题感觉是首经典的机械觉醒的曲子,听完曲子感觉确实是很经典的风格了,没什么好评价的。 第四首《Breathe you in me》,又是一首英文曲,这首比较欢悦,这个曲意外的让我有种听美曲+日曲的感觉,这算是比较新奇的体验了。后面那段我感觉有点不像英语,不知道是不是我听错了。高潮那段挺不错。 第五首《海魅》,这首意外的很燃,本来以为会是深邃幽暗的风格,间奏那段给我听爽了。 第六首《沉溺》,专辑主题曲,风格很贴题,在海底下沉,调教也相当棒,空灵感很足,编曲也选择比较沉闷的风格用来模拟海底,各方面都很和谐的一首曲子。 第七首《As a Moment(remake)》,听着很适合现在的毕业季,感觉是很适合离别的歌。 第八首《群星赠予的舞台》,听着一股子少女乐队味儿(bushi),感觉很适合什么少女青春校园番的op。 第九首《依存分离》,前面那段有点梦回隔壁v3了,就是经典的16年左右的味道,劲呀!中间穿插的语调更是味道爆表了。 总结:有几首曲子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整体质量较优,如果有喜欢的口味的曲子冲就完了,感觉要我选的话,个人最爱《沉溺》,《依存分离》其实很不错,但是讲真的,语调,尤其是机械音重的语调,都不是很适合当日常歌单听(其实哪怕真人曲,中间穿插正常说话,其实也蛮影响日常听感,起码我确实没听过几首穿插语句能和整首曲子融合的很好同时不影响听感的)。
给五万分之一-数字的repo:
叠甲:以下内容基于专辑的歌曲歌词、编曲、曲绘等内容,加上个人听曲时所想而写,若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若有错误,权当一笑。 第一首《日常》,本身曲子的旋律就很有日常生活的感觉,加上歌词开头一句一动带来的镜头感以及专辑封面图(看着似乎是和这首曲子对应的),主角视角的日常一天就这么在面前展开。背景旋律几乎就是一直重复一段旋律,恰似我们不断重复的日常,但是在此基础上每一段又会有不同的变化,日常也不是一成不变,也许今天路上rua到了小猫小狗,明天下班时路上偶然发觉的黄昏景色,这些小小的惊喜(以前叫做小确幸),也是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二首《归途》,这一首的听感上会很贴近前一首,不清楚两者是不是有什么关系,而且不知道为啥,听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活人微死感(bushi)。 第三首《童年》,这首歌的前奏属于是听见就忍不住吹着口哨一起跟奏,中间那段无论是节奏感还是歌词和编曲的贴合感,以及调教的感觉都无敌,属于是整张专辑最爱的一段了,眼前一片水蓝色和碧绿色啊,那是我逝去的青春,即便努力睁眼,也仅能看见色彩而无法看清楚画面了,仿佛在电影院看着自己的童年,所能做的仅有回忆。 第四首《晴空》,这一首没有特别感想,不太好评价,就不献丑了。 第五首《未亡先死》,这首歌名倒是让我想了很多,什么是“亡”?什么是“死”?一般来说,死亡二字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应该不少人听过两次死亡的说法,生理上的死亡与社会上的死亡,以这种角度来看,或许一个是“死”,一个是“亡”。整首歌曲的气氛相当沉闷,高调吟诵与背景低调钢琴交相辉映,颇有一种葬礼上的亡魂曲的感觉。 第六首《大编辑》,这首歌的言和段个人不是特别感冒,但是龙牙段是真不错,作为与慢速演唱的言和段对比,龙牙段的快速演唱和强烈的节奏感会更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总结:这张专辑,抛去第五首《未亡先死》,其实整体感觉给我有一种“糖水片”的感觉,风格很明亮,色彩艳丽,无论是柔和亦或者是悦动,都没有特别极端,若是喜欢这种慢节奏,明亮的曲风,这张专辑是不错的选择。
给八月、盛夏、绣球花的repo:
叠甲:以下内容基于专辑歌词、调教、曲绘、作曲等,结合本人听歌时所想,随性而写,若有错误,权当一笑。 这张专辑在没听之前,我是不知道是由两首纯音乐和两首唱曲构成的(有专就买是这样的),因此这次的浅记也许会短一些,那么,开始: 第一首《初夏》,我对于钢琴的独奏是带有基础好感的,我觉得即便没有其他乐器的伴奏,钢琴也能当得起整段旋律的主角。前段钢琴独奏,之后逐渐加入其余更加欢快灵活的乐器伴奏,之后迅速归于沉寂,宛如品一杯花茶,从刚入口仅有茶的口感,到之后花香逐渐占据鼻腔,即使咽下,脑海中也会留下茶与花香的余韵,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首《无尽夏变奏曲》,从35秒开始,这一段我个人特别喜欢,很有节奏感和记忆点的一段。整首歌将收音机效果的歌声穿插,使得曲子更有起伏和悦动感,加上整首曲子的电子感很足,会有种在喝带电苏打气泡水的感觉(什么奇怪饮料啊喂)。 第三首《秋枫叶回旋曲》,这首似乎和前面一首相互呼应,无论从名字还是歌曲中使用的收音机声效,以及歌姬选择(南北真好啊=v=)。但是就个人来说这首歌没有太多的感受,歌曲曲风没有能够很好贴合到“秋”这个意境,而过快的节奏也没有很好的让人感受到“回旋曲”的感觉,如果光看歌名与意境对应,我个人可能会倾向于使用偏缓的节奏,风格使用类似交谊舞或者探戈那种一来一回的感觉,用来模拟秋天落叶。当然这仅是个人拙见,无需在意。 第四首《某个雨天的追忆》,这首纯音乐算是整首专辑的意外之喜,轻快的节奏,若相较于阴暗的雨天,更像是雨过将要天晴时,牵着雨伞进行一场畅快的双人舞一般,中间的响指如同穿过云层的第一缕阳光,整个世界为之一亮,简直是整首歌曲的点睛之笔!整首歌曲以此为分界,泾渭分明,太神了这一首。 总结:最爱的是第二首,其次是第四首纯音乐,作为一个小体量的碟,这个质量还是对得起它的价格,个人觉得光第四首就已经值回票价了。作为南北专,南北党入了也不亏。
给ALIEN【数字版】的repo:
叠甲:以下内容基于本人对歌曲歌词、曲绘、编曲等内容,结合本人听曲所想而写,若有错误之处,权当一笑。 第一首《水螅号进行曲》,整体的歌唱方式选择类似行军进行曲的方式,有种宇宙舰队出发前的行军动员的感觉(很有毛子味儿),编曲也偏向宏大叙事,整体风格作为专辑的第一首曲子很巧妙,恰如宇宙战舰的舰首。 第二首《地球回声广播电台》,开头的机械尖啸,有刚打开电台接收音波的感觉了,后面的歌唱调节为了更贴合收音机的沙沙感,之后又变为正常的歌声,如同视角从荒地中的一台收音机,贴近再贴近,一个加速进入,转眼来到歌唱的现场一般,很有末日味道的处理。中间的演唱有那种当年流行乐队演出现场的感觉(感觉我爸会很喜欢这种风格)。末尾使用了收音机噪声作为结尾,把听众从身临其境的演出中拉扯出来,转身一看,周遭依旧萧瑟。 第三首《此刻诞生的无名之歌》,啦~啦~啦~啦~,听完之后再重新听一次,才发现首位呼应。前奏后的一段间奏很爽,后面那一段鼓加快速演唱,以及黑嗓,与陡然结束后的一段平静的间奏,有很大的反差感,之后顺着间奏再加入摇滚,怎么说呢,很新奇的体验,有种钢琴与摇滚乐队同台竞技的感觉。最后面那段我真的挺喜欢的,忍不住让人一起抖腿,最后用平静的那段作为结尾,这一段似乎贯穿始终(如果我没听错的话)?无名之歌,感觉最下面的这一轨是这无名之歌中的无名之歌,这首歌由它而起,也由它结束,即便在高潮段可能听不出它,但是高潮褪去,它缓缓浮现。 第四首《鬼火五车二》,看见歌名我花了五秒思考这是啥意思,歌曲听起来有点赛博朋克的意思,原谅我对摇滚确实听的少,这首歌我也听不出太多感觉,但是让我想起游戏王的一张卡(斩番)。以及我最后也没明白这歌名啥意思() 第五首《8号外星人存在论证》,好,重头戏!可以说是整张专辑的背景,前段吟诵使用两种声线,机械音更重的代表作为外星人的一面(也可以说是对"情感"毫无理解的一面),而更自然的声线代表与人类共鸣后的情感,随着不断歌唱,第二种声线的占比越来越大,到后续占据全部,呼应着“从无知到知”,这种通过声线、唱法的转变去凸显主角的转变过程,是很妙的手法,使得整首歌曲更具故事性与连贯性,我觉得很多P主都可以在这方面多尝试尝试,也许会有妙不可言的化学反应。整首专辑最爱的歌,伟大无需多言。 总结:专辑的五首曲子,个人最爱第五首,其次是第三首,可能是我个人比较喜欢带有故事性质的曲子,所以这张专辑确实正中我的好球带,而且猹做周边的技术实在太强了,无论是专辑封面的光栅,报纸的设计以及宣发设计,简直就是神!外星人2快端上来罢(๑´ڡ`๑)!